现状 应急救援队伍多样化
矿山救援、地震搜寻、水下救援、反恐应急……2011年,泸州市泸县政府就依托政府专职消防队,探索组建泸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拓展职能,强化服务,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实现“一专多能、一队多职、多元保障”。
目前,全国应急救援体系尚未健全,但在泸州,像泸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一样,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一定经验,甚至走在全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前列的队伍并不少——四川天华公司专职消防队建立转编、转岗交流机制,优秀合同制消防员可转为企业正式编制,解决了进出机制不畅带来的队伍老龄化、战斗力衰减的问题,激发了队伍活力;古叙煤田公司矿山救护大队建队标准高,功能设施完备,创新建立救护队员驻矿、轮训管理机制,以实战代替训练,以训练提升战力;泸县潮河镇结合实际,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以补贴话费形式组建摩托车护林灭火分队,机动灵活,以小成本取得大成效。
据调研情况分析,泸州市级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管训水平高,承担了全市重大灾害事故约67%的应急救援任务,战斗力最强;区县专职消防救援队站人员多,分布在三区四县20余个乡镇,覆盖面最广;行业领域应急救援力量技术人才多,在单一灾种救援以及复杂情况增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度最高;企业单位应急救援力量保卫对象熟悉,安全监护及巡查巡防工作长期在一线,接处警最快;民间志愿应急救援力量参与态度积极,在政策、资金、技术以及服务层面受制约较少,灵活性最好。泸州市应急救援力量实现了多样化、互补化。
瓶颈 管理粗放运行不顺畅
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要求,在职能、能力、机制等方面泸州机构改革初期还有不少短板。当前,全市应急救援力量发展阶段还不够高,管理模式还较为粗放,运行模式还不够顺畅。如果把全市应急救援工作比作一个人,把应急救援体系比作大脑,把各支救援力量比作躯干、四肢,那么当前状态可描述为:头脑不够清、躯干不够硬、双腿不够便、双手不够灵。
头脑不够清——观念转变不够快。由于机构改革前没有成立应急部门,全市应急救援联勤联动、指挥调度、战勤保障等缺乏统一的调度指挥,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躯干不够硬——小马拉车不够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主力军和国家队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主要精力投入在“博”和“杂”上,在“精”和“专”上提升速度不快,在统筹、指导、带动全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发展方面阻碍较多,作用发挥不够;双腿不够便——队伍人员不够稳。区县专职消防救援力量和企业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发展较不平衡。受政策体制、工资福利、管理模式、职业前景、工作保障等因素影响,各地政府专职消防救援力量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现有政府专职队员职业归属感、社会认同度和个人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双手不够灵——装备技能不够新。行业领域应急救援力量和民间志愿应急救援力量综合保障不完善。行业领域应急救援力量和民间志愿应急救援力量存在管理及信息“孤岛效应”,政策支持和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人员保障、经费保障、安全保障、后勤保障等工作难以落实,应急救援装备更新速度慢、科技含量低,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数据平台应用水平落后,与其他各支力量联勤联训联动较少,单元作战与合成作战的效率不高,普通单一性的灾害事故尚能发挥作用,大型灾害事故一线救援则有时存在捉襟见肘现象。
升级 建好“七支队伍”提升实力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编成,将应急救援打造成真正的“尖刀力量”?泸州按照“统筹多方力量、注重发挥合力;专长优势整合、层级规范有序;平战结合管理、联动响应灵敏;统一指挥协调、救援运行高效”的总体建设思路,重点建好“七支队伍”。
建“强”国家队。拟定《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通过三年时间提档升级,打造成与泸州市情和定位相匹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应急救援力量;建“大”政府队。明确市消防救援支队对政府专职消防救援队伍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训练、统一指挥,按照“一镇一队一车”的标准密集布点建站,配齐力量装备,实现“1+N”的综合应急救援格局;建“实”企业队。市应急局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将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情况作为安全生产检查督导重要内容,纳入高危行业准入前置条件;建“精”专业队。市消防救援支队按照“辐射全市,增援全省”的定位,组建一支随用随调的市级专业救援队,下设地震地质灾害救援、石油化工事故处置、森林火灾救援、水域救援、山岳救援、重型机械工程救援、抗洪抢险救援、战勤保障等8个专业分队;建“活”辅助队。采取“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配合有力、社会参与”的建队发展思路,引导民间志愿应急救援力量规范有序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提高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水平;建“优”专家队。市应急局牵头整合市内外行业领域和科研院所应急救援专家资源,按照“防灾-减灾-救灾-重建”的链条进行遴选,建设一支专业齐、数量足、能力强的应急处置专家团队;建“全”支撑队。市应急局协调行业部门和驻泸部队,采取队地结合、军地融合的方式统筹组建道路交通、危化救援、医疗救护、工程机械、通信抢险、燃气抢险、电力抢险、水上事故救援、城市地下空间救援、隧道救援、防汛抗旱、航空救援等12支重点专业救援队,统一出台保障措施,明确队伍建设、日常管理、指挥调度、综合保障、责任义务等内容,建立“平时分散、定期集训、战时集结、合理编成”的救援机制。(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何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