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3860708

先报警还是先救人?这不应是一个问题2019-07-22 10:43:09

近日,网上一段车祸现场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一辆小客车与前方一辆无号牌轮式自行机械车发生追尾,小客车前引擎盖开始冒烟,但前车司机并未及时施救,而是一直在路边打电话,甚至在路人反复呼喊先救人的情况下,仍未采取救助行动。直到火势蔓延到难以控制,才拿出车载灭火器进行扑救,却为时已晚,最终造成小客车内两人死亡。

 

不少网友认为,是前车司机为了保护对自己有利的事故现场,在报警中延宕了救人时间,才造成如此后果。目前,该司机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依法刑事拘留。实情到底如何、该司机是否构成犯罪,尚需要详细调查,但悲剧本身引发舆论追问:遇到这种情况,是先报警还是先救人?

 

 

倘若真如视频反映那样,这场悲剧,悲就悲在该司机看似很懂法,实则不懂法,故而因小失大,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懂的法,是要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保护现场、留存证据,却不知我国道路安全法中另有明确规定:“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见法律在先报警还是先救人的问题上,已给出答案:两者都重要,但救人更重要。

 

诚然法律规定得详细,但孰先孰后,又岂是一道简单的法律技术选择题。有观点认为,这名司机最大的问题不是冷漠不冷漠,而是他根本不懂法。但在评论君看来,恰恰相反,即使不懂法,甚至假设没有这条法律规定,作为一个有同情心、有责任感的普通人,他的第一反应,难道不应该也是先救人吗?生命的头等重要性难道不是不言自明的吗?

 

 

现实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可能没有哪两件事会是一模一样的。发生交通事故,每次情况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心态也不一样;遇到有人落水,路过的人可能会游泳,也可能不会游泳;甚至是在地铁上、公交上要不要让座,也都有各自的判断和考量。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一事当前,孰轻孰重,作何选择,背后其实都是价值排序的问题。也就是说,这起车祸的悲剧让人思考的,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法律背后的道德问题。

 

法律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只能算是社会的底线。特别是在“救人”这样一个最能体现社会道义水平的问题上,我们除了在必要情况下以法律形式明确救人义务,划定行为的最低标准,更应当着重培育“救人为先”的价值共识,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位。当“救人”在更大范围内成为一种道德义务,才能真正激发人们救助的主动性、自觉性,让更多人在危险的时候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法律只是一种相对抽象的规则,不可能把生活中的每种情景都规定得清清楚楚,也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对每条法律了如指掌。相较于具体条文,更重要的可能是法律背后的价值、法治背后的精神和文化,比如尊重生命,比如公平正义,比如诚实信用。所谓“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实际上强调的就是要透过具体法律条文,凝聚起更广泛的价值共识,强化最根本的价值排序。有了这样的意识,才不至于酿成令人遗憾的悲剧。

 

中国人做事讲究“情、理、法”,这样的先后次序很值得体味。倒不是说法律不重要,或是排在最后,而是说任何的“法”,实际上都是以“情”和“理”作为其基础和依据的。在这个意义上,当遇到相应的社会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强调法法律的强制力,也要重视道德和价值的感召力、约束力,两者相互融合、相互配合,才能推动形成更有效的社会治理。

来源:人民日报
声明: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