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哪里,都是战斗队——应急管理部在鄂人员参加疫情防控记事2020-03-24 09:00:40
应急管理部在鄂人员临时党委全力投入疫情防控
连日来,在湖北省疫情防控关键阶段,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应急人队伍,他们是在鄂的应急管理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员、干部及学员。疫情发生以来,他们结合各自实际,在滞留地就近以各种方式参与疫情防控,为推动当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作出应急人应有的奉献。
今年2月底,按照中央有关要求,报经部党组批准,部机关党委印发通知,成立应急管理部在鄂干部和学员临时党委,组织动员在鄂干部和学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临时党委根据在鄂的36名党员的地域分布情况,按照就近原则设立了5个临时党支部,并安排各支部分别联系应急管理部在鄂的其他32名非党员人员。
临时党委成立后,立足实际,迅速开展工作,建立微信工作群,及时以视频形式组织会议;指导各临时党支部完善支委会,先后制定了支部每日学习、体温监测报告、日例会及工作情况双日报告等制度;明确支部管理教育主体责任,激励党员、干部以应急人的责任担当积极参加疫情防控。
在鄂人员中,既有部消防救援局前方工作组、部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的党员、干部、指战员,也有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的教师和学员,在严峻的疫情面前,组成了这样一支特殊的战斗队伍。连日来,他们就近就地协助当地应急管理机构和消防部门开展工作,指导协调防疫重点单位和场所落实消防安全职责、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深入重点企业和仓储超市指导做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全力保障企业和单位复工复产。他们积极参加所在地的社区村庄疫情防控工作,投入到疫情防控卡点值守、信息登记、留守老人生活保障、物资配送等任务,为社区和医疗机构募集急需的防疫物资。他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巡查,开展防疫知识和消防知识宣传,有的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协助当地做好森林防火等工作。
物资告急!紧急募集,他们在行动
“说真的、这样搞协调联络,还是第一次。”回想起前不久紧急联系协调防疫物资的事,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中心协调处处长王涌泉有些感慨。
春节前,汪涌泉回家乡黄冈过年,没想到赶上疫情愈演愈烈,使得黄冈一度成为武汉之外 疫情最严重的地市。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一次次发出医疗物资告急信息,引起汪涌泉的关注。他立即行动起来,联系在上海、深圳等地的老乡和朋友,广泛募集防疫物资。朋友们得知他滞留在湖北,又在为家乡募集急缺物资,都积极给予支持。很快 , 一批消毒液、口罩、医用手套等物资筹集到位。募集到物资之后,他马上联系各个乡镇卫生院,为准确发放物资迅速制作了物资需求和发放清单,做好各项准备。
然而,当时正值黄冈全市交通管制,物流快递基本停滞,急需物资如何运来,成了摆在汪涌泉面前的难题。他一一联系当地防控指挥部开具通行证明,找有关方面一次次协调、解释。本来滞留在家的他,干起协调联系的活依然轻车熟路。
在防疫物资运输的全过程中,汪涌泉始终紧绷着心弦。自第一批运送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用品的车辆从江苏无锡 、 河南安阳出发的 那一刻,他就开始不断联系跟车安全员,了解车辆位置,叮嘱做好安全防范。车辆进入黄冈后,在前往乡镇卫生院途中,遇到村民将铲车停在路中不让通过,任凭司机怎么解释、出示证件也难以通行。汪涌泉恨不能赶到现场交涉,但只能在电话中用家乡话和村民反复沟通 ,最终才打开了封闭的道路。运送物资的司机感慨地告诉他“你真是合格的交通引导员”。此后,经过持续近一个月的紧张协调和跟踪调度,余下的一批批急缺物资被陆续安全送到各个乡镇卫生院,用在了抗疫工作的刀刃上。
在黄冈,和汪涌泉一样滞留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党员干部王明灿,也在为募集防疫物资紧急行动起来。
2月3日,他从在罗田县医院工作的亲戚那里得知:医院里的医用口罩、防护服严重缺乏 ,医护人员只能冒险出诊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他就开始到处联系求助募集医疗用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苏州的朋友反馈,能够捐助一批医用口罩。“太好了!”王明灿说起当时的心情 ,依然很激动。有了口罩怎么寄送?物流问题摆在了面前,王明灿赶紧联系,后来辗转确定通过罗田县红十字会医疗物资援助渠道寄送。
元宵节那天中午,王明灿接到县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2400只医用口罩已经收到,马上分配到防疫一线。”听到这个消息,王明灿立即拨通了苏州朋友的电话:“这批医用口罩是最好的元宵节礼物,感谢你!”
之后,王明灿又积极联系,争取募集更多的防疫物资。后来,他陆续又筹集到2000只口罩和50套防护服,积极协调各种渠道和资源,在各地封锁的情况下确保了物资送达。
社区防控、志愿服务,有我一份
应急管理部在鄂人员临时党委成立后,立即动员滞留在鄂的党员团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支持和参加疫情防控。
在动员令发出的当天,防汛抗旱司党员干部黄文涛立即联系他所在的孝感市云梦县下辛店镇相关部门,了解到需要社区志愿者后,随即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报名参加。
自第二天起,黄文涛开始在该镇野咀村卡口值守,与镇、村干部一起,对往来车辆和人员进行管控,执行体温测量和车辆登记。黄文涛就像上班一样,每天准时来到村口卡点值守。来往人员有什么困难,他都力所能及地给以帮助。有的居民车辆坏了,他就跑到修理点找人来修;有的居民家里食物不够了,他帮助协调给送去。帮得多了,找他帮忙的人就渐渐多了起来。
在乡村开展志愿服务,除了辛苦,有时还有风险。后来,他参加入户测量体温工作。面对缺乏护目镜、防护服的状况,他只能 通过多戴一层口罩、增加消毒次数的办法,尽可能降低风险。
滞留湖北的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学员们也积极响应号召,参加到志愿服务中。
董宇龙是学院干部培训大队的学员,去年刚入校,今年21岁。他入校之前在鄂州、黄石的消防队伍工作了两年,前两年的春节,都是在执勤应急的消防岗位上度过的,今年春节终于能和家人聚在了一起。这次接到临时党支部的通知后,他当即联系所在的鄂州市鄂城区花湖镇社区人员,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从次日起,根据社区的安排,他就承担起为居民送药送物、入户测量体温登记等工作,在社区里来来回回忙碌着,是社区年龄最小的志愿者。董宇龙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帮助社区里的一对老人解决食物短缺的难题。这是一对都已经80多岁的留守老人,与子女两地分住,疫情期间家里的现金用完了,无法到银行取款,家里食物短缺,不得已向志愿者求助。董宇龙就自掏腰包帮老人购买食物,送到老人家中,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董宇龙在疫情防控所做的工作,受到小区业委会的认可,业委会负责人告诉他,业委会要给学院送上感谢信。
滞留在十堰市张湾区的陈蔚,也是消防救援学院的学员,去年刚入学,今年18岁。他自2月上旬起,就和父亲一起在社区参加了志愿服务,坚持在社区卡点值守,为居民送食物、测量体温、排查登记,成为社区里穿着红马甲的志愿服务“父子兵”。说起当时为何参加志愿服务,陈蔚说他是受了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是退伍伤残军人,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向社区申请参加志愿服务。一个多月以来,陈蔚和父亲坚持为社区里的数十户居民送货、跑腿、测量体温,成为小区里的一道风景线。
织成一张凝聚之网,连线你我他
疫情防控期间,湖北一些地方启动了战时状态,投入防控工作。为靠前服务,有力指导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参与防控,自2月上旬起,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前方工作组派驻武汉开展工作。如何把包括工作组人员在内的所有在鄂人员组织起来,是临时党委成立后急需解决的问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作为前方工作组成员的消防救援局政治部二级督导员舒伟健,自2月10日到达武汉后,就承担起材料起草、情况汇总、信息互通联动、建章立制的任务,连轴转成了他的常态,夜以继日与湖北总队的同事一起完成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令》《做好党员突击队政治保证和服务工作“十项措施 ”》 等十几个文件规定,指导各级队伍开展战时政治工作。
舒伟健承担起临时党委秘书的工作,同分散在全省各地的在鄂人员逐一联系, 汇总相关信息,让他很快同大家打成了一片,在全省各地“封城”的形势下织成了一张凝聚之网。
在他的努力下,有关材料的整理变得越来越顺畅、 信息来得越来越及时,临时党委的日常运转更加高效,各支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疫情发生后,滞留在鄂的党员和团员群众虽然分散在各地,但随着临时党委的成立,迅速凝聚成战斗堡垒,力所能及地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危急关头再次展现了应急人挺身而出的风采。(记者 贾振)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声明: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